目前,水景住宅大多数是以人工建造水景项目为主。由于大部分水景为人工建造,其结构体系、防水层、水循环系统、溢水与补水系统、贮水池、地下管线都面临着日常维护等工作,北方地区还面临着冬季低温对地下管线及水体结构所带来的影响,水景设计一定要遵循生态原则、民族原则、本土原则,并非追求西方园林式的水景色才是美。
亲水是人们的普遍愿望,从古到今,从国外到国内人们对水的喜爱就从来没有改变过。景观设计的最高境界莫过于符合自然规律。中国人对山水的理解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人过去讲风水,风水就是搞规划,选址。水景同时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所谓水景住宅,顾名思义,就是依水而建的住宅。最新调查表明,在水景景观与朝向不能兼得时,有47.8%的购房者会选择水景景观,另有79%的购房认为"水景是高尚住宅的必备条件"。水景住宅为何会受到如此青眯呢?水是生态环境中最有灵性、最活跃的因素,将水、绿色植物、雕塑作品有机融合,会让人有回归自然的感觉;同时,水对提升居住品质作用非浅,适当的水景构造,能起到丰富空间环境和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增强居住的舒适感。
所谓水景住宅,项目大多是在小区景观设计中,拥有不同面积的人工湖泊。通常人工建造湖泊面积会在3000平方米至5000平方米左右,有些项目的水景湖泊面积更大,面积达到7000平方米,这些面积巨大的人造湖泊水资源一般有三,除江河湖泊等自然水源外,还有自来水和经过处理的中水两个来源,目前人造湖泊水资源通常是以后两种为主。在水景的营造上,显然要有一定的投入,项目售价要明显高于同地段的"旱楼盘"。据了解,水岸楼盘价格均比同地段"旱楼盘"高出5%至10%,而同一楼盘中面向水景的户型也比其他户型每平方米平均高出400元至1000元左右。因此可以说,水景住宅不但有市而且有价。
"水景住宅"一般分为三种:一是完全借用天然江河湖泊等自然景色而建筑的住宅,另一种是将江河湖泊之水引入社区进行人工造景的楼盘;最后一种则是纯粹的人造水景住宅。利用自然水景的项目不会发生有关物业管理费用,而后两项则要有一定的成本分摊(造景的成本以及中水处理系统的费用)和后期的维护费用。
第一种住宅是沿河而建,建筑形态一般为高层或小高层,业主凭窗远眺就可以饱览广阔河景。随着河岸的开发,运河的治理,改造,城市水系周围的水景楼盘迎来了开发热潮。河景楼盘的观赏价值更高一些,属于临水楼盘。虽看得见,却摸不着,属于心理上的水景,并且景观和朝向是无法兼得的。在这种情况下塔式高层比板式高层更有优越性,视野遮挡少,通透性强。另外的就是亲水别墅,水景"流"入私人空间沿河而建的水岸住宅和市区内的景观楼盘,水景大体上都是基于公共水系而建的。随着近年来水景热潮向别墅楼盘的转移,水景也从远观走进了私人的视野和生活范围。这些交错纵横的水系与建筑达到了完美地融合,庭前院后均有水系贯穿,水是有生命力的,人与水可以进行亲密接触。这种环绕、穿插于别墅庭院的私家水系,完全区别于传统别墅公共水系、公共园林板块泾渭分明的特点,更实现了水景的私家化。这种从临水走向亲水,从从公共景观走向私人空间,也是目前的一种发展趋势。
目前,水景住宅大多数是以人工建造水景项目为主。由于大部分水景为人工建造,其结构体系、防水层、水循环系统、溢水与补水系统、贮水池、地下管线都面临着日常维护等工作,北方地区还面临着冬季低温对地下管线及水体结构所带来的影响,大多数项目的水景无法保持住昔日的风光。
水景设计一定要遵循生态原则、民族原则、本土原则,并非追求西方园林式的水景色才是美。
水景不是游泳池,不能为水而水,水景喷泉就是一片水泥板,看不出有什么美,还浪费那么多水。要做水景,首先是水量控制,节水设施投资一定要跟上;二是污染控制,用植物手段也好,用化学手段也好,要控制水景对整个设施的污染;第三,真正的水景就是湿地,水旁边是土,土上面是灌木或植物。植物根系自动起到水的净化作用,叶可以光合作用。有水的地方一定有树,水和树是一体的。不需要进口什么草籽,最好用本土的东西,形成良性的循环。
水景设计的误区
1、"以人为本"无从体现,有许多水景住宅,水还只是一种摆设,只发挥了其景观功能,而如垂钓、游戏等实用功能并没有受到重视。有些水景在岸边围以高高的围墙,有些则以铁栅栏拦住了人们亲水的通道,这些做法违背"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
2、好大喜功,缺乏亲切感,很铺张,做大水池、大喷泉。这样耗水大,实际上根本就做不起来。为了防渗,水池底部也很生硬,缺少生态技术保障;
3、由于引水渠多,大水面少,整体规划缺乏对水的整治,河岸很陡,水泥坡岸这种硬质水面处理,显得比较生硬,缺乏生态美的功能,只具备防洪、排污功能;
4、忽略了与城市的关系,蓝道与绿道协调性差,应充分注意城市设计中公共空间与开放空间的延展功能。
许多设计师在对居住区进行设计时,没有把居住区放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没有考虑到小区的周边环境,这样就使得许多水景住宅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成为一个孤岛。就拿上海苏州河、黄浦江沿岸的众多楼盘来说,由于大多位于上海的市中心区域,开发商为了追求更多的获利,许多住宅建筑都是小高层和高层,有的甚至是超高层,这就使得原本并不宽阔的河道显得更加狭小,如果从高层往下看,苏州河会变成一条水沟。
未来水景设计发展的趋势
用水景制造一些很气派的东西,如音乐喷泉,非常壮观,这种东西可能在一定时期内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几年之后就变成廉价的象征。水不是越多就越好,最好的东西不是花钱解决的,而是靠设计好,品位好,水景也不例外。模仿法国皇家园林水景风格,很多居住区搞大喷泉、中轴线,首先不易做到位,做到位维护费又很高,光秃秃地放在那儿很尴尬,花了钱反而没有效果。人在创业期过了以后,就要从容地生活了,那时候不需要显示什么东西,要更亲近自然。未来休闲风格在居住园林景观里面将成为主流。居住是居住,城市景观是城市景观,要逐渐分开。
可以设置亲水平台,亲水步道,设置适合儿童老人的活动场所。
增加儿童嬉水的乐趣,在水边,还可以设计一些以水为主题的小品。可以是水景的延伸,也可以起到烘托水景的作用。小品图案宜鲜明、具象,体量上也宜比较小。
对于10周岁以上的孩子,由于他们已经开始有自我保护意识,在设计可参与性的水景时,可在邻近河边设置阶梯状的平台,让孩子们在适合自己的水深深度进行玩耍。
老年人应有属于自己的空间
城市越来越老龄化,老年人往往成为居住区环境服务的主要对象,水景住宅由于邻近水边,通常空气较清新,环境较宜人,因此,在水边设置一些活动器械或活动场地比较能够吸引老年人来此进行活动。而对于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水体设置应以观赏为主,采用自然水池,池上设桥,池中植睡莲或荷花的传统手法,这样比较符合老年人喜清幽、恬静的性格。场地的设置主要考虑以休息、聊天、小型体育锻炼为主,注重户外活动、个体活动的开展,可以结合水面设置一些水榭,内置座椅,老人可以在里面休息、打牌、下棋。活动场地的铺设应做到平坦、稳妥,注意防滑、软质,平面设计不宜弯曲过多,竖向变化不宜过大。除供跳舞之用的场地以硬质铺地为佳外,其他都最好是木质等软质材料。
注重人际关系的水景住宅设计
中国人很重视人际关系,这种关系大多通过场所的合理布局才能体现出来。在人口稠密的居住区中,邻里关系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而水景住宅正是可以通过"水"这一特殊的媒体,起到沟通邻里关系的作用,因为人天生的趋水性,使得水可以较容易地成为人们联系的纽带,由于水的存在,人们更加乐于外出,乐于在水边游戏、休憩,为更好地方便居民之间的交往,在临水的步道或平台上,应该设置一些座椅,方便人们的休息与交谈。
水景设计要有可持续性发展性
在设计时应运用生态驳岸,即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它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同时具有一定抗洪强度。
建议在对这些水景住宅的构成要素进行规划时,采取以下措施:
(1)降低临水居住建筑密度,或将建筑一、二层架空,使滨水区空间与居住区内部空间通透。
(2)调整临水空间的建筑、街道的布局方向,形成风道引入水滨的水陆风,并根据交通量和盛行风向使街道两侧的建筑上部逐渐后退以扩大风道,降低污染和高温,丰富街道立面空间。
(3)保护居住区内河流沿岸的溪沟、湿地、开放水面和植物群落,构成一个连接建成区与郊野的连续畅通的带状开放空间,利用它把郊外自然空气和凉风引入小区内,改善环境质量。
(4)小区内的河流开放空间廊道还应与小区外的开放空间系统组成完整的网络。线性公园绿地、林荫大道、步道及自行车道等皆可构成水滨通往居住区外的联系通道。
(5)建立完整的河流绿色廊道,即沿河流两岸控制足够宽度的绿带,在此控制带内严禁任何永久性的大体量建筑修建,并与郊野基质连通,从而保证河流作为生物过程的廊道功能。
(6)水系廊道绿地还应向居住区内部渗透,与小区内绿地构成完整的绿地网络。
(7)就水滨植被设计的层面来说,绿化植物的选择:以培育地方性的耐水性植物或水生植物为主。城市水滨的绿化应尽量采用自然化设计。
本文来源新浪地产
139-0260-0819
0769-83287169
quanhua1996@163.com
qhyi@dgquanhua.cn
东莞市寮步镇蟠龙路北
泉桦手机站
泉桦公众号
泉桦小程序
东莞市泉桦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1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东莞网站建设 【 粤ICP备17132242号】 访问量: 【百度统计】 【BMAP】 【 GMAP】 【后台管理】